紡織企業(yè)積極回應貿易環(huán)境轉變以求取發(fā)展
2010年全球經濟回暖,帶動中國紡織品成衣出口成長,據(jù)中國海關按標準國際分類(SITC)統(tǒng)計,出口總值2,067.1億美元,較2009年成長23.7%。但2011年能否保持強勁的成長幅度,則仍是未知數(shù)。
加工生產環(huán)境日益嚴峻
由于中國生產成本正在上漲;棉花價格已攀升至歷史性高位;缺工嚴重導致薪資急漲,多個省市大幅上調低工資標準;油價攀升使得運費成本上揚;人民幣升值亦增加出口商的匯兌成本等,導致出口企業(yè)不論自行生產或委托加工廠生產,面對的困難均日益增加。特別是有需要委托加工廠生產的,更因不少工廠已由沿海地區(qū)搬遷至中部及西部,經常出現(xiàn)未按時交貨及品質問題;而中國服飾內需市場興旺,生產廠不愁無“內銷訂單”,大都寧愿接國內訂單,一方面避免匯兌風險,另一方面亦無須應付出口訂單的嚴格生產要求。
出口市場拓展困難
中國紡織品成衣出口經過多年的高成長之后,目前在歐美市場的占有率超過40%,占日本市場的比率更高達77%。要進一步擴大市場占有率極為困難。鑒于歐洲債務危機仍未解決,歐盟經濟仍然疲弱。日本面對核危機,災后重建需時。美國經濟雖然有所改善,但消費者的“服飾消費支出”占“可支配所得”的比例一直下跌,服裝消費過去十多年一直受惠于中國的價廉物美支撐,今后能否承受出口單價的上調壓力,仍然是個未知數(shù)。
客戶采購策略調整
歐美進口商面對在中國生產加工環(huán)境的轉變,正采取多種方法因應,包括:調整產品組合或品牌定位;開發(fā)成本較低的原材料(例如:化纖、品質次級棉);向低單價/低關稅(包括孟加拉、越南、柬埔寨、埃及)的國家采購;將生產進一步轉移至中國中、西部地區(qū);提升供應鏈運作效率等等。從事紡織品服裝貿易同業(yè),須注意下列變化:
采購商將傾向集中訂單,以大批量來誘使工廠降價接單,并利用規(guī)模效應改善產品質量及交貨期,進而提高品牌的供應鏈整體的生產運作效率。
單一工廠的訂單集中,但不同產品的訂單則會分散至不同國家地區(qū),以取得地域多元化及關稅優(yōu)惠,減低對中國的采購依賴。
不同品牌的采購策略有不同的調整,可參考客戶的采購模式、品牌加價能力及業(yè)務組合,從而推測客戶采購策略的改變方向。
須與客戶“同步配合”才能保持合作關系。過往的“同一流程/服務配套對待不同客戶”形式的做法,須作出改變,否則客戶可能更換供應商。
面對嚴峻多變的貿易環(huán)境,部份出口企業(yè)已積極開拓新產品線、新客戶及新生產廠,并增強“物流能力”、“設計開發(fā)能力”等增值服務,提升企業(yè)的競爭力,以求取新的發(fā)展。
擴展閱讀:https://www.tpu-ptfe.com/post/7720.html
擴展閱讀:https://www.alltextile.cn/product/product-33-542.html
擴展閱讀:https://www.alltextile.cn/product/product-13-157.html
擴展閱讀:https://www.alltextile.cn/product/product-32-236.html